1.jpg

                                                       日月太保 

在福建省 晉江深滬鎮 顏厝村一座名為''蔡王府''的古廟中 , 有一尊奇特的木雕神像 , 兩個,攀肩嘻鬧的孩童 , 身披龍袍 , 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 在市區幾處地方也有類似神像 , 而這奇特神像原是南宋幼帝雕像 , 顏厝村當地人稱這尊神像為“孩童佛”,傳說中兩個孩子是親兄弟,後來做了天子。

    

    在古廟上香的村婦則講了另一個故事:民間叫這尊神像“阿寶爺”,據說 是劉邦和項羽死後成仙,下凡變成一對孩童,但仍經常扭打。民間就把他們當作孩童守護神。還有村民認為,這兩人是“紅關公”、“白劉備”。

 

   在市區的水門巷、廣平倉、惠存巷等地,均有類似的神像,不過名字叫“相伴舍人”(“伴”:在閩南語中有手攀肩頭之意)。這尊神像到底什麼來歷?在市區水門巷一堡宮正殿神壇供奉的神像看起來像兩兄弟。手腳均戴著金鐲,身穿龍袍,頭戴皇冠。神壇的牆壁上還掛著“端宗御容”、“末帝御容”的兩幅繪像。

 

   一堡宮的正式名字叫泉郡日月太保宮,宮中祭祀的主神叫“相伴舍人”,又稱“日月太保”,其真實身份為南宋末年曾來泉州避難的端宗趙昰、末帝趙昺。

                          2.jpg

           

      泉州曾是帝昺的封疆屬地

泉州老百姓又為何會給南宋末代皇帝塑像?在他們背後還隱藏著一段傳奇故事。

    據史料記載,一二七六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南宋朝廷由浙江、福建沿海敗退。景炎元年(一二七六),宋端宗趙昰在福州登基,趙昺被封為衛王。是年十一月南宋流亡政權從泉州轉廈門進入潮州。後來,十歲的端宗在逃亡途中病死,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遂擁年僅八歲的衛王繼位。 一二七九年三月,崖山海戰失敗,陸秀夫 背負剛滿八歲的趙昺跳海而死。

 

 “泉州曾是帝昺的封疆屬地。”泉州文庫辦楊清江告訴記者。 一二七六年冬天,數万宋軍將士由福州撤往泉州,但泉州招討使蒲壽庚卻按兵不動,閉城不納,兩位幼帝只得率軍駐紮在現東海法石村外。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宋將張世傑討伐蒲壽庚,泉州百姓擺設五果六齋和飯菜犒勞王師。自此,農曆六月初六犒勞王師就成為習俗沿傳至今。 

  

                  懷念宋朝百姓冒險塑像

   泉州方志委的有關專家表示,經多方考證,可初步判斷,日月太保宮始建於元初元貞年間(一二九五—一二九七)。以二帝神幃為祭祀對象的“日月太保”秘密信仰起源於元代初年,“在元朝的殘暴統治下,泉州的老百姓懷念前朝,於是就將帝昰帝昺塑像建宮加以祭祀。”這位專家說,由於擔心元朝統治者發現惹來殺身之禍,對外就將這尊神像稱為保護兒童的神靈。 “日月太保”的神諱和真實身份以口頭形式流傳。經營山木的德化幫和竹排的永春幫幫眾把這一秘密信仰帶回了家,傳到永春、德化等地。 

 

                 宋太祖後裔證實此說法

   此外,泉州趙宋南外宗正司研究會會長、宋太祖三十二世後裔趙世通也向記者證實了“日月太保”為帝昰帝昺的說法。

   據介紹,由於蒲壽庚殺盡泉州南外趙氏宗子,趙氏皇室後裔在泉州幾乎滅絕。根據《南外天源趙氏族譜》記載,遷居南安柳城路水頭的趙氏皇室後裔均係宋太祖趙匡胤之後,由泉州甲第巷分支而衍生。當年擔任監稅官的與蕃公由於做官在外,故而未遭剿殺,才有路水頭趙氏這一支皇室餘脈。

  趙世通說,由於歷史久了,現在知道“日月太保”就是帝昰帝昺的人已經不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