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永華 將軍.jpg 

                                                台南 永華宮  陳永華 將軍

   明永曆十六年(1662),延平郡王 鄭成功 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從此後 二十多年間,鄭氏政權以區區彈丸之地,對清廷造成極大的威脅。明鄭所以能發揮這樣巨大的力量,當時的「諮議參軍」陳永華 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延平郡王 鄭成功 參軍 陳永華將軍,字復甫,福建同安人。原本是位儒生,明亡時,棄文從武,加入反清陣營。鄭成功父子對祂都十分尊敬。鄭經並請祂出任相當於宰相的「諮議參軍」職務,擔負起經營台灣的重責大任。

 

   陳永華將軍 建設台灣,以「足民食」為起點。祂親往各地,教軍屯田,儲備糧食;教民煮糖晒鹽,以利民 生;教匠燒磚,改善民居。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衣食俱足後,又興建台灣首座廟,獎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拔擢人才。

 

   明鄭以台灣這樣的小島,卻要養活數十萬軍民,財政負擔的沉重可想而知。在 陳永華將軍 的策劃下,明鄭的船隊乘風破浪,不但與南洋、日本、歐洲各國進行活躍的海上貿易;同時更突破清廷海禁政策的封鎖 ,直接打通閩、浙、粵等地的通商管道。其外貿收入不僅使台灣自保有餘,並能伺機進軍大陸,反清復明 。不料,永曆三十四年,鄭經軍事失利,從大陸撤退。陳永華將軍 因為「自慚護駕西征無效」,而鬱悶不 樂,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竟病逝。軍民聞訊,無不痛哭失聲。陳永華將軍 歿後,葬在今台南縣柳營鄉, 後來清朝把祂的骸骨遷葬回泉州,現存的僅是空塚。此外,民眾為感念祂的德澤,還雕塑金身祭拜,就是今 日臺南 府前路上的「永華宮」;「永華路」同樣也是為了紀念祂而命名的。

 

   至於其它傳說,最著名的應當屬「天地會」。據說 陳永華將軍 曾化名為「陳近南」,以「玄天上帝」信仰為掩護,成立天地會這一祕密組織。該會以異姓結盟,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尊化名為「萬雲龍」的鄭成功為龍頭大哥,從事反清復明的行動。日後並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流派,成為讓清廷頭痛不已的秘密社會勢力。

                                  2台南 永華宮  陳永華 將軍.jpg

                                                             台南 永華宮  陳永華 將軍

 

        漢川草廬 - 臺灣通史 - 卷二十九‧列傳一 (陳永華列傳)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父鼎,以教諭殉國難。永華方舞象,試冠軍,已補弟子員。聞喪歸,即棄儒生業,究心天下事。當是時,招討大將軍鄭成功開府思明,謀恢復,延攬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薦之。成功接見,與談時事,終日不倦。大喜曰:『復甫今之臥龍也』。授參軍,待以賓禮。

 

  永華為人,淵沖靜穆,語訥訥如不能出。而指論大局,慷慨雄談,悉中肯要。遇事果斷,有識力,定計決疑,不為群議所動。與人交,務盡誠。平居燕處,無惰容。布衣疏飯,澹如也。永曆十二年,成功議北征,諸將或言不可,永華獨排之。成功說,命留思明,輔世子。嘗語經曰:『陳先生當世名士,吾遺以佐汝。汝其師事之』!

 

  十五年,克臺灣,授諮議參軍。經立,軍國大事,必諮問焉。十八年八月,晉勇衛,親歷南北各社,相度地勢。既歸,復頒屯田之制,分諸鎮開墾。插竹為籬,斬茅為屋,以藝五穀。土田初闢,一歲三熟,戍守之兵,衣食豐足。又於農隙以講武事,故人皆有勇知方,先公而後私。東寧初建,制度簡陋。

 

  永華築圍柵,起衙署;教匠燒瓦,伐木造廬舍,以奠民居。分都中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坊置簽首,理庶事。制鄙為三十四里,里有社,社置鄉長;十戶為牌,牌有首;十牌為甲,甲有首;十甲為保,保有長;理戶籍之事。勸農桑,禁淫賭,詰盜賊。於是地無游民,番地漸拓,田疇日啟。其高燥者,教民植蔗。製糖之利,販運國外,歲得數十萬金。當是時,閩粵逐利之氓,輻輳而至,歲率數萬人。

 

   成功立法嚴,永華以寬持之。險阻集,物土方,臺灣之人,以是大治。十二月,請建聖廟,立學校。經從之。擇地寧南坊,二十年春正月成,經行釋菜之禮。三月,為學院,以葉亨為國子助教,聘中土之儒,以教秀士。各社皆設小學,教之養之。臺灣文學始日進。永華既教民造士,歲又大熟,比戶殷富,猶恐不足國用,請經令一旅駐思明,與邊將交驩,彼往此來,以博貿易之利。而臺灣物價大平。二十八年春,耿精忠據福建,請會師。經以克臧為監國,命永華為東寧總制使。克臧,永華婿也,事無大小,皆聽之。永華為政儒雅,轉粟餽餉,軍無缺乏。

 

  及經歸後,頗事偷息,而馮錫範、劉國軒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請解兵。經不聽,既而許之,以所部歸國軒。永華見經無西志,諸將又燕安相處,鬱鬱不樂。一日齋沐,入室拜禱,顧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國鈞,民之望也』。已復歎曰:『鄭氏之祚不永矣』。越數日逝。經臨其喪,謚文正,贈資政大夫正治上卿。臺人聞之,莫不痛哭,馳弔於家。

 

  初,經知永華貧,以海舶遺之。商賈僦此貿易,歲可得數千金。不受。而自募民闢田,歲收穀數千石。比穫,遍遺親舊之窮困者,計其所存,僅供歲食而已。妻洪氏,小字端舍,賦質幽閒,善屬文。晨興,盥沐畢,夫婦衣冠斂衽揖而後語。一家之內,熙皞如也。合葬於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清人得臺後,歸葬同安。子夢緯、夢球居臺蕃衍,至今為邑望族。

 

   連橫曰:漢相諸葛武侯,抱王佐之才,逢世季之亂,君臣比德,建宅蜀都,以保存漢祚,奕世稱之。永華器識功業與武侯等,而不能輔英主以光復明室,徬徨於絕海之上,天也。然而開鎮成務,體仁長人,至今猶受其賜。澤深哉!

                     3陳永華墓 台南縣 柳營鄉 果毅後.jpg         

                                                     陳永華將軍 之墓

 

                             墓碑上文字:

                                                   皇明

                                                   贈資善大夫正治上卿都
                                                   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
                                                   參軍監師御史諡文正陳
                                                   公暨夫人淑貞洪氏墓


                   4在墓前的告示牌上,記載著「陳永華將軍古墓沿革」:.jpg 
          

                          在墓前的告示牌上,記載著「陳永華將軍古墓沿革」:

「陳永華將軍古墓,創建於清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陳永華復甫,福建同安縣人,明諸生,深通孫吳兵法,復窮孔孟之書,父鼎以孝廉官同安教諭,明末死節,延平郡王鄭成功賞識陳氏才華,聘為參軍,使輔世子鄭經,永曆十六年五月,鄭成功積勞病逝,子經嗣位,授咨議參軍,草擬規章,規劃制度,百政俱舉,嗣擢總制,留守東寧,時經率軍轉戰漳詔,永華在後方訓兵撫民,愛惜士類,儒術佐政,地方又安,稱世子文臣第一,永曆三十四年七月,陳永華卒,與夫人洪氏合葬天興州赤山堡(即今果毅後)。民國十八年,於原野荒草榛間,發現墓碑,乃移置原墓地,重建保存之,墓碑文為「皇明 贈資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參軍監軍御史文正陳公暨夫人淑貞洪氏墓」。

 

  民國四十二年,省政府指定為台灣省史。民國六十年本府撥款由陳氏宗親會重修,民國六十五年五月由本府收回管理。          

                                     台南縣政府製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