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鎮海宮 鎮殿 輔信王公.jpg

 

ap_F23_20100723031002979.jpg 

                             桃園 鎮海宮 鎮殿 輔信王公

   李伯瑤(612年672年,又作李伯苗昆宗輔信,唐朝開國名將衞國公李靖之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東北)。封 輔信王公,卒於咸享三年三月,賜 武惠。

 

   開漳輔勝將軍武侯公碑記:因中郎將陳政出鎮衞,死藍雷之賊,總章元年仲春,朔書到京師,皇弟開之衞國公(李靖)府曰:「今授爾劍印為軍師,直抵泉潮,調將士救難臣。運籌決勝,字型賞戳。」伯瑤恭敬領聖旨。遂用江浦為左衞,盧震為右突,以助中郎將之計,引其來侵,生擒藍雷二賊,其三十六寨相繼而平,公乃利中郎將,為京奏捷。

 

    遂作孽娘子峒餌剎襲職中郎將先鋒,馬仁赴難而死,前功幾於墜盡,是夜二月之望,伯瑤公仰觀天象,牛女失度,二星隕於東南之墟,知有大難,連夜奔回,然事如此難救矣!遂遣人特書京兆,令十三子遂請允命隨征,迨重九至,共商除滅,俯察地理,用反間計,使之鑿鵝頭山,然後死戰力攻,遂平娘子峒連及諸寨,盡復漳江地。

  

     唐命參軍-啟漳州安七邑報國功推第

     時西元六七O年總章三年(咸享元年)端午,大賞軍士,以皇帝斬其叛將妖及賊主謀余道,其餘孽赦免眾謝若崩厥角。著令第五子歸功。

 

   帝封為 輔勝將武惠侯,坐鎮漳江地方,生共享江山,死則厥祀。十三子隨征,俱有汗馬之勞,長當襲職,概封為防禦國練侯,分守閩中邵縣,各兼庶秩,以防百蠻。上元元年(六七四年)葬於北山(漳浦城北)之麓。後得妙應黃公之來,擇於北溪渡水而東,遷葬在虎形山,號曰:喬木世家。其諸公子因北而星處者,各展其所長以厥職。

 

    儀鳳元年(西元六七六年)夏季之晦曰,眾蠻和從來侵,襲爵將軍以兵禦,令都統等分兵大戰勝蠻,蠻主皆降,稱臣納,誓不敢背。唐儀鳳三年(六七八年)七月,班師閩中,上太平書賀天子之福。皇帝曰:爾卿等纘城之功也,各宜陛賞廊廟羽為儀僧其物彩,是一大統與輿圖,有衞國工蟻開其始,而諸元孫及克大其者,亦有諸元孫以奠其繼斯我處,繼往開來之家道,所始所燕為無憂者其惟文王乎,是天之厚其所報也。而衞國公乃愈錫其光也。為此公之所以豪傑而名世也,故曰天定之矣。

 

     明封輔信-興楊廟起三庄救民蹟著無雙

     光化元年(西元八九四年)漳入請紀功勒石,節度侯題奏皇帝允之命詞。以臣韓愈為記而贈之。建通志•唐宦績篇》記載:李伯瑤(征閩中郎將),嘗任開漳聖陳元光之參軍,因其佐政有功,賜號「輔信」爾後,隨開漳聖王征討南蠻諸寨時,以驕兵之計,智擒賊酉,平三十六寨,遂奏封「司馬」。又嘗鑿斷鵝頭山,平娘子峒諸寨,戰功彪炳,卒諡「定遠將軍」,宋紹興年間,追封「威武輔勝上軍」,明洪武帝勒封輔信王公」。

ap_F23_20100807125358544.jpg       

                                            輔信王公

                                  (內地 輔信王公廟)

                                   輔信王公夫人(金德夫人)


  漳州府志》記載:“李伯瑤著績於漳,子孫居龍溪、華安、漳浦諸邑,其後裔代有聞名。”唐韓愈所撰《授印劍大軍師主謀開漳輔勝將軍武侯公碑記》(宋白猿洞李侗重修、明新寧李騏抄鐫)載,李輔勝有十三個兒子,其中十一位隨徵閩南,平定綏安,俱有汗馬功勞。長子襲父職,佐父坐鎮漳郡,為宣慰監軍,其餘概授防禦團練使,分戍閩中郡縣。

 

    另據《漳浦姓氏叢談》所載,輔勝將軍兒子十三人自京師來閩助徵,皆以軍功授職為團練使,分守福建各地:

長子 李蒞,襲職為宣慰監軍。

次子 李董,以水師都統總理海防。

第三子 李萌,鎮守新寧(今長樂),兼理水務。

第四子 李筵,鎮守延平今南平),兼巡閩江。

第五子 李 ?,鎮守永貞(今羅源),兼督造兵器。

第六子 李笙,鎮守綏城(今建寧)。協理兵器。

第七子 李蒔,鎮守清溪(今安溪),兼司積儲。

第八子 李著,鎮守武平,兼理水務。

第九子 李英,鎮守浦城,兼司轉輸。

第十子 李華,鎮守長溪(今霞浦),兼督造戰船。

第十一子 李蓮,鎮守永泰,兼司糧食。

第十二子 李蒼,鎮守龍巖,兼理棕、麻、竹葉、油、灰等造船用料。

第十三子 李菁,鎮守建州(今建甌),協理船務。

    這十三子的後裔遍布各地。 (各處族譜對這十三子的排行次序和鎮守地點的記載大同小異)。

    輔信王公 李伯瑤 開基於漳州。開漳聖王 陳元光 殉難後,李伯瑤將軍率軍殲滅寇亂餘部,便在雲霄火田定居,卒葬漳浦北山,州治移龍溪後,遷葬於浦南渡東虎形山。雲霄火田李氏後裔今已傳至四十九代,村中李氏宗祠門上寫著:“祖自河南固始縣”。今雲霄、漳浦、龍海一帶李姓尊李伯瑤為入閩始祖。

   隨 開漳聖王陳元光 入閩開漳的李姓還有營將李茹剛、府兵隊正李仙客、李宏、李彪等。開漳李姓後裔子孫繁衍漳屬各地和泉州以及粵東潮汕,並遷播台灣及海外。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在台灣屬第六大姓。早在明清兩代,李姓族人即一批批自閩粵一帶渡海入台灣開基立業。早期入台的李氏家族,其在大陸的祖先主要有兩大流派:一是唐初隨陳元光入閩開漳和唐末隨王審知入閩的固始派。一是宋末原唐室李氏的後裔子孫,為避元兵從中原南下入閩的隴西派。

   桃園縣大溪鎮月眉裡李氏開基祖李善明(屬固始派李伯瑤裔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生於詔安縣秀篆鄉大坪村,乾隆年間率妻黃氏及五子先火求、先璉、先洛、先極、先抓渡台。李氏父子登陸台南,輾轉遷到今桃園縣境內楊梅鎮,後遷到今大溪鎮美化里的小角仔墾田耕作謀生。因家境貧困,第五子先抓再遷月眉,傳下三子;先務農,後經營糧業來往台北至大溪之間,成為月眉名號“金興”店東;又經數代傳衍,形成月眉李氏大家族。


   南投縣草屯李姓是由來自漳州府平和、南靖和漳浦的三支同姓移民組合。平和李姓最早移入,開基祖李創帶著兒子李元光、李元欽進人草屯,他們先蓋草厝棲身。墾地有成後回到平和小溪西林村呼親引友,把家人接來,建一大厝叫“元光堂”。原住在彰化的南靖、漳浦李姓移民,也前來投靠。

    南投縣的李氏大宗祠,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四十多位李姓先民開墾南投草屯一帶後,共同興建的。除供奉周代的老子李耳為始祖外,亦供奉開漳祖李伯瑤,並分別奉祀各自大陸祖居地的祖先。

    新竹著名的李氏望族的開台始祖李錫金,是清代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入台開拓新竹的大功臣。台南興辦“李勝興糖業”的李元,是清代康熙年間自漳州府到台灣興業的。


   閩南、台灣及東南亞等地李姓,俱以他們的總發祥地“隴西”為郡望。開漳李姓後裔所聚居之地多建有祠廟,敬祀開漳祖 輔勝公李伯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