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 楊天府   楊 府 七 千 歲.jpg 

桃城 楊天府   楊 府 七 千 歲 1.jpg

                          桃城 楊天府               

              ( 圖片來源 : 林玉海創作工坊 )
 

    楊府七千歲  金刀老令公 楊業 的第七子,名楊希,字延嗣,人稱“楊七郎”。在《金沙灘戰役》之前,楊門七子中,大郎延平(封忠孝侯、保駕大將軍)、二郎延定(封義勇侯)、三郎延光(封忠武將)、四郎延朗、五郎延德(楊家軍副帥)五兄弟因戰功顯著,都被皇帝封為殿前大將軍;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因年紀較小,又無戰功,楊業便把祂們安排在楊家軍中做帳前校尉。 

    劉蘭芳評書《楊家將》中 楊延嗣 是八尺身高,黑臉環眼捎帶點暴躁情緒的少年英雄,使丈八蛇矛槍,勇猛過人。一日因路見不平前去打擂,力劈擂主潘豹(丞相潘仁美之子),不慎失手將其打死。潘仁美本就與 老令公楊業 格格不入、勢同水火,七郎打死其子,更令他痛恨楊家,於是上書宋帝,言“楊家依仗軍功,肆意行凶”,要求嚴懲楊家、將 七郎 斬首示眾。幸有 鐵鞭王 呼延贊力保,方才逃過一難,以發配為名 隨 父 楊業 駐守代州。 

家譜:

  父——楊業(金刀老令公)

  母——佘太君(老令婆)

兄——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光; 四郎延朗;五郎延德;六郎延昭

  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

  妻——杜金娥(或“杜玉娥”)

  子——宗英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親征遼國,下令三大主力軍——楊家軍(主帥楊業)、潘家軍(主帥潘仁美)、呼家軍(主帥呼延贊)隨駕出征。楊家軍為前部先鋒,潘家軍為中軍保駕,呼家軍在後接應、供應糧草。徵至幽州,不料中計被困城內,不得已請鐵鞭王呼延贊搬請楊家將。楊延嗣單槍匹馬首個到達幽州城外,力殺四門,與遼軍交戰數百回合,令軍元帥韓延壽膽顫心驚。

    後來,遼國蕭太后為鼓勵士氣,親臨幽州前線,與宋軍對峙。蕭太后見楊家軍作戰勇猛,遼兵屢次攻打北宋都為其所敗,楊家眾將更是各個武藝高強,遼國上將蕭天佐、蕭天佑、韓延壽、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 楊業 的對手。於是蕭太后想出“以退為進”的計策,藉口談判,請宋帝赴金沙灘商議,想誘出宋帝與楊家軍,布下天羅地網,準備一舉擒下宋帝與楊家將。

    楊業 識破詭計,因 長子楊延平長得與皇帝相像,便向太宗建議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裝皇帝與遼國蕭太后談判。奸臣潘仁美卻極力勸阻,說有損國體。最後在 楊業 的力諫下,太宗同意由楊延平代替自己,率軍遠赴金沙灘。而蕭太后也命天慶王代替自己,率領遼國精兵赴金沙灘,積極備戰。

    金沙灘上,宋遼兩軍對峙,殺機四伏。談判過程中,天慶王看出皇帝是楊延平假扮的,計策已被 楊業 識破,逐下令開戰。楊家軍奮力抗敵,從已時戰到巳時,突然遼軍劇增,將楊家將三路人馬分而圍之,使其左右前後不得相顧。楊業發現敵情有變,於是發令左右兩路向外突圍,同時派 七郎延嗣 衝出重圍,找主帥潘仁美,搬救兵求援。

    楊家軍在激戰中被遼兵沖散,各自為戰,結果“大郎 替主把命喪;二郎 無力而陣亡;三郎 馬踏入泥漿;四郎失落在遼邦;五郎一怒當和尚;六郎隻身見高堂......”。楊業且戰且退,戰至午時。當退至兩狼山時,餘部只剩下百十人,可嘆 老令公 英雄一世,此時卻是“望兵兵不到,盼子子不歸”。遼兵再次進攻,楊業 以死相抗,最終全軍覆沒,老令公 不想被捕受辱,一頭撞死在李陵墓前。這就是“血染金沙灘”的故事。

   而 七郎楊延嗣 千軍萬馬中衝出重圍,至雁門關見主帥潘仁美兵求救,不料潘仁美仍懷恨在心。將其綁在陣前令軍士亂箭齊發。 《楊家將演義》中敘述開始時飛箭都在半空墜落,無一靠近七郎身邊,後來七郎 知必死,“因教射者,'將吾目蔽障,射方能中。'眾軍依言,遂放下,割其眉肉,垂蔽其眼,然後射之'。可憐 楊七郎 萬箭著身,體無完膚。”

    後人有詩歎曰:萬馬軍前建大功,斬堅入帳見英雄。如何為遂平生志,反致亡軀亂箭中? 後來楊延昭掛帥出征遼國,在黃土坡大戰韓延壽三天三夜,也是叫將士假扮楊七郎,嚇怕韓延壽,方才取勝的。

   戲曲中有 楊七郎夫人杜金娥 刀劈韓虎,城下認佘太君歸宗,被 佘太君 拒絕後獨自生下楊七郎遺腹子楊宗英,楊宗英 後來認祖歸宗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 

桃城 楊天府   楊 府 七 千 歲  玉海.jpg                                

                          楊府七千歲

          ( 圖片來源 : 林玉海創作工坊 )                                                                      

                               山西省代縣 楊忠武祠

   山西省代縣境內有個名叫鹿蹄澗的村子,村中有座建於元代的楊忠武祠,人們通常稱它為楊令公祠或楊家祠堂。祠堂裡保存著一些關於楊家將的比較真實的資料,可補史書的不足;也有許多生動的塑像和畫像,可供遊人憑弔和觀覽。



    鹿蹄澗村背依勾注山(也稱雁門山,屬北岳恆山山系),有澗水自山中流經村旁;面對五台山,有台頂積雪終年可見。西北方不遠可出雁門關,正南方不遠可渡滹沱河。這里西去代縣城四十五里。自從五代後晉石敬瑭把雁門關以北的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全部割讓給契丹(後為遼)以後,代州就成為漢族防禦外族入侵的邊防重鎮。



   楊家父子兵從五代北漢時就為抵禦外族侵略而征戰,長期駐守在雁(門)代(州)這片土地上,並在此傳宗接代,延續後裔至今。這座楊令公祠就是楊令公(楊業)在雁代一帶活動的紀念和見證。

 楊七郎陵址 離 楊忠武祠不遠 棗林鎮東留屬村東南,下為漢白玉墓基,上為黑石圓形墓塚,塚週三米。

   墓基四平台,漢白玉護欄,前為石人文武士各一尊。石碑兩通,一通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敕立墓碑,書“宋贈武勇將軍延興楊公神墓”,一通為清道光十三年(1833)立藝文碑,載:“殘碣苔深繡斷文/路旁指點七郎墳//岳家父子楊兄弟/三百年來共戰勳。”陵園內沿墓塚軸線,依次建祭台、獻殿,東西配殿各五間,週植青松翠柏,紅牆碧瓦頗具“無敵”氣勢。 

   相傳太平興國年間,宋太宗乘遼國更換皇帝下令北伐收復失地,當時分兵三路從雁門關向北挺進,第三路為潘美所統帥。戰爭開始後,三軍節節取勝,尤其   楊業 所率部隊所向披靡,先後收復雲州、應州、朔州等地,但到五月其他兩路軍連連敗退。此時,遼國肖太后和耶律賢統兵十幾萬抵達雁門關,楊家父子終因寡不敵眾退守陳家谷,派 七郎 火速回代州向潘美搬兵。潘美卻拒不發兵,見 七郎 單槍匹馬而回,便乘機派手下把 七郎 綁縛花椒樹上,命亂箭活活射死。為消滅罪證,潘美將 七郎 的頭割下拋入滹沱河中,頭竟然逆流而上四十里,漂泊到楊家將家屬駐地東留屬,百姓發現後悄悄收起埋葬於村邊,即 七郎 今日墳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