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青松觀藏.jpg

                       香港 青松觀 藏 .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世稱“丘祖”。古登州棲霞(今山東省棲霞市)人。生於金皇統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年未弱冠,即志慕玄風。十九歲於寧海(今山東省牟平市)拜 王重陽 為師,深得 重陽祖師 器重。重陽祖師羽化後,祂與師兄馬丹陽、譚處端,師弟劉長生四人扶祖師靈柩入陝西祖庵(今陝西省戶縣祖庵鎮)安葬,並守孝三年。

道福山祠.jpg                                                           

                           道福山祠 


   金大定十四年(1174)秋,丘祖入磻溪苦修,日乞一餐,晝夜不寐達六年之久。繼而遷居隴州龍門洞潛修七年,亦如在磻溪時。其間儒經道典無不涉讀,道功亦隨之長進。此後聲名四振,皈依者甚眾。


  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丘祖由龍門洞遷居戶縣祖庵。大定二十八年(1188)二月,應金世宗之召,入宮講道。七個月後,堅辭得歸。

                                                                    
   金貞佑四年(1216),金宣宗再召,丘祖不赴。這期間,三次膠東作醮,嘗前後於青島嶗山吟詩共四十首


   金興定三年(1219)秋,南宋遣使來召,亦不赴。是歲冬,元太祖成吉思汗自印度遠征途中派使臣來請。

   翌年(1220)春,丘祖持為民請願之忱,攜弟子趙道堅、李志常等十九人,涉大漠,越雪山,行程萬餘里,用時三載,於今阿富汗境內見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問祂治國之方,祂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又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成吉思汗“深契其言”,於是收斂殺伐,使當時捲入戰爭的各國百姓均得以安生。丘祖返回後,居北京天長觀(今白雲觀),成吉思汗命祂掌管天下道教。

北京白雲觀 丘祖殿.jpg                                 

                                  北京白雲觀 丘祖殿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七月九日,於白雲觀羽化登仙。丘祖的主要著作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磻溪集》《鳴道集》等。

 


   元世祖褒贈祂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加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感丘祖諫成吉思汗止殺之功,賜對聯曰:“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丘祖 是道教全真派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全真十方叢林制度的創立者和開拓者,龍門派創始人,也是宗教理論家、實踐家和文學家。祂一生參求大道,歷盡艱辛而矢志不移,終成一代宗師,被後世譽為“天仙狀元”。其修道經歷及通過道教為社會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對後世道教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香港蓬瀛仙館藏.jpg                                                        

                        香港蓬瀛仙館 藏 .                                                                 

  丘處機本名亡佚,金朝皇統八年(1148年)正月十九日生於山東登州府棲霞縣濱都村。祂自幼不愛儒學,偏好神仙之事,十九歲那年便棄俗入道。次年祂聽聞王重陽在甯海州全真庵授徒,就前往皈依。王重陽為取祂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

  1168至1169間,重陽祖師 率領祂與其他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和郝大通在山東登州和寧海州傳教,創立了七寶、金蓮、三光、玉陽和平等會,奠立了全真道的根基。



  1169年冬,王重陽帶領弟子到了河南汴梁,寓居於瓷器王氏旅邸。次年一月初四日,王重陽羽化登仙,遺命囑咐丘處機向馬鈺、譚處端和劉處玄學習。馬、譚、劉、丘四子暫葬亡師于孟宗獻花圃,隨即到陝西終南拜謁王重陽 的道友和早年弟子。1172年,四子遷葬重陽遺蛻于終南縣劉蔣村,然後廬墓守墓。



  1173年中秋夜,四子在鄠縣秦渡鎮真武廟各言其志,丘處機說要以“鬥閑”為務。翌日分別後祂一路西
行,最後來到了磻溪,在附近的破窯洞內住下來。祂每日到渡口為來往行人免費背渡,此期間日只一食、行則一蓑,人稱為蓑衣先生。


    1180年,丘處機來到隴州龍門山,見此地風景秀美,環境清幽,又有天然洞穴、泉水,又聽說這裏是漢代仙人婁景修行場所,即決定於此長住下來。祂選好棲身洞穴後,即按當年王重陽師父所傳修煉之法,繼續修煉丘處機 認真研讀道經,當讀《黃庭內景經》時,見其中有“晝夜不寐乃成真,雷鳴電激神泯泯”之句,就夜戰睡魔,勉強不眠,終於戰勝睡魔。

 

   從此 丘處機 夜不倒臥,只以打坐入靜為休息。 由於這裡風景秀美,環境清幽,又有天然洞穴、泉水,又聽說這裏是漢代仙人婁景修行場所,即決定於此長下來。祂選好棲身洞穴後,即按當年 王重陽師父 所傳修煉之法,繼續修煉。



  1188年春天,金世宗下詔召見丘處機。丘處機在燕京住了半年時間,期間多次辭行,但金世宗都不允許,並
常召祂進宮議事。丘處機就再三懇請歸山,世宗見其去意已決,只好答應,並賜錢十萬,處機 堅辭不受。



  1191年冬天,由於金章宗下令禁止傳教活動,丘處機 只好帶著趙虛靜、宋道安等幾名弟子離開陝西,回到
故鄉山東棲霞。丘處機 將舊宅拓建為 太虛觀,繼續弘揚道法。丘處機 常把富人捐贈的錢糧拿出來救濟災民,深受燕趙、齊魯地區百姓愛戴,人們稱他“父師”。地方官員見其確實在為百姓做好事,也就默許祂去做,丘處機 的慈濟名聲因而享譽朝野。



  1214年山東大亂,負責平亂的金朝駙馬都尉僕散朝恩知 丘處機 很有名望,就請祂招安登州和萊州一帶的亂民
。由於 丘處機 德望昭著,故此各地的亂民都表示願意接受招安。


 
   1216至1219年間,金、宋朝廷多次邀請 丘處機赴朝輔政,但祂都拒絕前往。地方官員和士紳不解祂為何這樣
決定,於是 丘處機 分辨道:“我的行止是按天意而動的,你們如何知道呢?”



   1219年冬天,蒙古成吉思汗 從西域乃蠻國派紮巴兒和劉仲祿帶著前來相請。丘處機 知蒙古軍隊素以大肆殺
伐聞名,為了勸阻這支野蠻殺伐、橫行天下的軍隊,欣然答應了成吉思汗的邀請。次年早春二月,丘處機 攜同十八名弟子,踏上了西行止殺壯舉。丘處機 在燕京、德興府、宣德州等地留居了一年,至1221年初出關西行。

 

   臨行之際,百姓們攔住馬頭問丘處機何日能歸,祂感動地回答說:“三年可歸。”丘處機 一行西出居庸關,途經今日內蒙古、新疆、中亞細亞,穿越草原絕漠、崇山峻嶺,在年底到達撒馬爾幹城過冬。



   1222年,丘處機終 於抵達成吉思汗的行宮。成吉思汗起身相迎,丘處機 謹以打躬拱手為禮。成吉思
汗 稱丘處機作“神仙”,並問及可有長生不老的方法,丘處機 答道:“只有衛生之道,並無長生之藥”成吉思讚賞祂的坦誠。在隨後的大半年間,成吉思汗多次向 丘處機 問道。丘處機 向他指出天道好生,不喜殺戮,以及治民應以敬天愛民為本、養生應以清心寡欲為要等道理。成吉思汗深表贊同,命耶律楚材將談話內容輯玄風慶會錄,以之教育自己子孫。


   丘處機於1223年辭行,不久成吉思汗也停止了西征。後來,蒙古鐵騎大舉南下,勢如破竹地擊潰金兵。蒙古
兵向來殺掠成,但因 丘處機“止殺”的言論和 全真道 的保護,中原數十州郡的人民倖免生靈塗炭。



   1224年起 丘處機 應 石抹公 的邀請,居於燕京天長觀。此時道教大興,燕京的道眾成立了天長、平等、長春
、靈寶、長生、明真、平安、消災和萬運八會。及後成吉思汗詔命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並將天長觀改名長春觀。長春觀後面有御賜的太液池,池中養滿眾善士放生的魚鱉。1227年七月初三,暴雨帶來的洪水沖毀了堤岸,池中的魚鱉隨水而去,丘處機 知道後笑說:“山崩池枯,魚鱉都返歸河海,難道我要和它們一樣走了?”



  七月四日,丘處機囑告門人“當年丹陽師兄說將來教門當會大興,今日已經應驗,我現在歸去也沒有遺憾了
。”七月九日,祂登坐寶玄堂,留訟曰“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沒水常閑。微光見處跳烏兔,玄量開時納海山。揮斥八紘如咫尺,吹噓萬有似機關。狂辭落筆成塵垢,寄在時人妄聽間”,然後羽化,得年八十歲。



   丘處機 以古稀之年冒著風沙嚴寒和各種艱難險阻,萬里迢迢往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殺”救百姓脫離兵
燹之災,功垂萬世。清代乾隆皇帝有感祂的事蹟,曾撰聯曰:“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堪為正評。


長春丘真人.jpg 

                           

日生海底朱雀炎炎龍虎蟠鼎圖明朝成化年間《群仙集》

                                丘祖題

             萬里赴其召,一言濟眾生。

             全真猶樹茂,大道賴君功。

             海畔多仙跡,朝朝顯太清。

             龍門七載後,佳譽滿邊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