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松山 吉福宮 主神 汾陽王 郭子儀.jpg

                        松山 吉福宮 主神 汾陽王 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又稱郭令公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將領。

  郭子儀 出身官吏之家,父親是 郭敬之。早年未受重用,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時,被封為朔方節度使(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奉詔討伐,聯合朔方軍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此時 郭子儀 建議皇帝,北取范陽,直搗叛軍虎穴,以減輕潼關之圍,但是玄宗不允。此後種下日後晚唐藩鎮割據的局面,日後亦成為唐朝滅亡之遠因。天寶十五載(756年)與回紇聯軍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馮翊(今陝西大荔),並進攻潼關,大敗崔乾祐,唐軍死傷過萬人。崔乾祐退保蒲津。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至德二載(757年),奉詔引兵赴鳳翔,途中在白渠留運橋(今三原東南)擊敗李歸仁鐵騎五千人,五月,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合兵十五萬人,再與安守忠、李歸仁交戰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之北,回紇兵繞到敵人后方,前後夾擊,殺敵六萬人,張通儒逃往陜郡,最後收復首都長安(今西安),唐軍威儀再度得以重現長安。

 

  其後,唐軍乘勝東進,於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大敗嚴莊、張通儒等十五萬人,迫使安慶緒渡黃河,退回相州。東郡洛陽復歸。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史思明從范陽率軍救安慶緒,雙方大戰於安陽河(今安陽北)北列陣接戰,廝殺難分難解,最後由九個節度使率領,號稱六十萬人的唐軍退潰(鄴城之戰)。此場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宦官魚朝恩,其並無領導才能,並將戰役失敗之責歸於 郭子儀。郭子儀 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閑官。寶應元年(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絳州(今山西新絳)軍兵叛亂,朝廷恐懼,封子儀 為 汾陽王,出鎮絳州。又遭宦官程元振離間,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亂攻佔河隴地區,程元振知情不報,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一度直逼長安,朝廷再度啟用 子儀為 關內副元帥。此時吐蕃軍已渡渭水,迫唐代宗棄長安東奔陝州 ,子儀 循秦嶺至商州(陝西商州)收集散兵數千人,以智取勝,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於是長安光復。十二月,代宗回長安,郭子儀 到滻水迎接。代宗 羞愧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廣德二年(764年),朔方節度使 僕固懷恩 謀反,引回紇、吐蕃十萬軍進攻關中。子儀 埋伏於乾陵(陝西乾縣),回紇、吐蕃軍知其有備,不戰而退。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子儀 在涇陽(今屬陝西)被回紇所圍。子儀 在回紇素有威望,親率數十騎到前線,親自說服回紇大帥藥葛羅與唐結盟,反將吐蕃打回去,穩住關中,長安之危遂解。

 

  大曆元年(766年),屯軍於河中,使軍糧充裕。大曆八年,吐蕃十萬之眾強攻涇、邠(今彬縣),子儀 遣兵馬使渾瑊出兵宜祿(今長武),結果首戰失利,遂召諸將檢討戰敗原因,再兵分三路,連克百城(今甘肅靈台西南)、潘原(平涼東)等地,吐蕃敗退。大曆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適 繼位,子儀 被尊為“尚父”。建中二年(781年)六月,郭子儀 去世。

汾陽忠武王 郭子儀 公 畫像.jpg          

           汾陽忠武王 郭子儀 公 畫像

      封郭子儀為汾陽郡王詔  唐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043》

    命之選,當仁實難。 非夫文可經邦,不能安人和眾;武可禁暴,罔以克敵成功。 允籍宏才,爰申錫命。 司徒中書令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單於 鎮北副大都護持節充朔方節度關內支度營田鹽池押諸蕃部落副大使知節度事六城水運使兼邠寧鄜坊等道節度副大使上柱國代國公子儀,河嶽閑氣,岩廊重寶。 器量深識,寬而有謀;術應通方,用而無滯。 自經艱阻,實擁旌旄,遂能克複 二京,折衝千裏 。厥戎將殄,時乃之功,久勤啟沃,載竭忠讜。  人之望也,天實賚予。 今殘寇示寧,興師頗廣。 鎮守經制,已有區分,而籌畫指麾,必資專制。 將軍辭第,無以家為,丞相憂邊,思平國難。 固以訏謀之用,宜申總統之威。 其將戡定外虞,澄清列郡,光膺藩屏之寄,式崇社稷之勳,對揚休命,以永終譽。 可封汾陽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兵馬副元帥。 仍充本管內觀察處置使,餘如故。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載:「薨,時年八十五,德宗聞之,震悼,廢朝五日……陪葬建陵,……舊令一

品墳高丈八,而詔特加十尺。」該墓在陵西南兩公里的坡陽村,墓前有清畢沅書的 郭子儀 墓石碑。今墓已

夷為平地。                                                     

                                          

  郭子儀 第六子叫 郭曖唐代宗 時 駙馬,娶 昇平公主。大曆二年(767年),郭曖 與 昇平公主吵架。郭曖 說:「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罵回皇宮,皇上安慰昇平公主,叫公主回家去。郭子儀知道後,氣得把郭曖囚禁起來,等待皇上治罪。代宗 安慰 郭子儀 說:“俗話說‘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小倆口在私房裡吵嘴,咱們當親家的,怎能當真呢!”這個故事即為京劇《醉打金枝》的原型。原文:“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資治通鑑》卷224

 

  郭子儀 被舊史臣譽為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的“完人”。用史臣的話說,就是所謂“人臣之道無缺”。一齣《打金枝》戲,使得 汾陽王郭子儀 的大名如雷貫耳、傳遍海內外。郭子儀請顏真卿撰寫的《郭公廟碑記》關於郭氏起源的記述,也就成了郭氏後人奉行的經典之作。

 

 

郭公廟碑記 詳情 :  http://big5.huaxia.com/zhsx/xgsx/xsk/2008/12/124898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