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神山堂 陳明洲彫作一呎一分整座漆線彫.jpg 

                                                 丁府八千歲

                              (北港神山堂 陳明洲彫作一呎一分整座漆線彫)

 

 丁府八千歲   明朝末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陳江,俗名丁啟濬,字文,號哲初,繼號廖江,明萬曆十六年獲鄉舉,萬曆二十年中進士,曾任寶慶、杭州二府推官。處事精明毫不敷衍,累年積案,立即清理辦妥,絕不苟且,拖泥帶水,有半神仙之稱。升任戶部主事,轉吏部文選。遷考功員外。為官清廉絕不收賄賂。

 

    丁府八千歲  因為官清廉而獲朝廷指派委任,升為司郎中。將上任之時,母親逝世,於是放棄官 職,守孝百日,皇上感念 祂 為盡孝道而放棄高升的機會,就下詔封賜  丁府八千歲  為翰林書院提督 四驛館太常寺少御,後來又進而提升為太僕寺少卿。

 

    明崇禎年間〈十七世紀中期〉, 丁府八千歲  再因文章卓越,品詣優淳,又升為太僕正卿,晉 任刑部時侍郎,適逢刑部都察院二正卿俱缺,因此兼理刑部右史侍郎與都察院二正卿兩職。 短短幾年間,  丁府八千歲  仕途平步青雲,自有歷史以來,有如此事之名臣,屈指可算。

 

    雖然官運亨通,受朝廷器重,但是  丁府八千歲  平時侍人處事卻更加謙虛,視百姓如家人,不 因居高位而驕傲,人民對 祂 的風範也就更加尊敬。祖父 丁自申 ,曾擔任知府及南京工部 主事,進郎中,出手順慶,代代為國盡忠,可說是書香世家,一門忠烈。



 時有禮部尚書溫體仁,係魏忠賢之黨羽,挾私怨訐奏錢謙益,朝廷察知其奸,令司法者將溫體仁審問後治罪,御吏郎署無人敢辦, 丁府八千歲  毅然不懼惡勢力依法論告,大義凜然嚴正立場絕不妥協,逼使溫體仁無辭以對,以溫體仁為首的一干奸黨罪行終於被揭發,可惜當時正直忠良者寥寥若晨星,不能一舉清除奸黨,後來又被奸黨乘機作大。

                                                                      

 掌管織造的太監李實,也是魏忠賢黨羽,李實為圖奸黨勢力壯大,不惜殺害忠良、捏造罪名上奏朝廷,害死 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 等十三人,丁府八千歲  欲究辦李實罪責,建議朝廷將李實處死以儆效尤,適逢溫體仁當宰相,以其權勢掩護更使奸黨肆無忌憚。 丁府八千歲  見滿朝奸黨有滋蔓難圖之勢。雖然義憤填膺,可惜無法剷除而告病辭職回鄉。

 

    歸隱未幾年即辭世,年六十八歲。追贈刑部尚書,著平圃文集、平圃詩稿流傳後世。因  丁府八千歲自幼至老手不釋卷,凡歷代沿革典故,暗練習熟,故神像造型右手拿筆,左手拿書,頭微傾做看書狀。

                                                                                                                      

 

    傳說中的第二包青天  丁府八千歲  ,世人皆知中國開封包青天公正廉明,而 祂  為官親民、斷 案如神,人稱『第二包青天』。 祂 因不滿奸臣握權,竟告病 辭官,含恨而終,鄉人心存感激 ,興建「丁公祀」以奉祀,玉皇特賜五虎將為 其駕前護法。

    公正無私的包青天,是宋代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嚴厲判官,直到二十世紀末期 的台灣,仍被 各大電視台所制播的連續強力放送著,深受平民百姓的愛戴。而 明代的『丁啟濬』,則繼承 了包公斷案如神的精神 ,贏得了第二包青天的美 譽。

    朝廷對  丁府八千歲  啟濬  的才華非常欣賞,封賜 祂 為戶部主事;對於 祂 的詩賦才華,官府人員也讚譽 有加。不久  丁府八千歲  又升任史部文選,主掌 選考官員。 祂 為官清廉,絕不收受紅包賄絡,可說 是『包青天第二』。

潮州 天營宮 丁府八千歲.jpg

             潮州 天營宮 丁府八千歲                                                     

   丁啟濬  被後人尊稱為  丁府八千歲 ,由於生在政治腐敗的明代末期,大奸 臣魏忠賢等掌握 大權,陷害忠良賢臣, 丁府八千歲  屢次進表勸間崇禎皇帝, 但是崇禎又不能作主,最後竟 下令 祂 不可管宮之事。雖有正義愛國之心但猛 虎難敵猴群,可惜無法剷除,最後只得 告病回鄉。

 

    雖棄官回鄉,但  丁府八千歲  在朝廷,只恨自己不能剷除奸黨,積勞成疾, 最後含恨而終, 享年六十八歲。當地人民 聞訊,哀泣如喪親父,於是興建 丁公祠奉祀。

 

    丁府八千歲  一家三代都高中進士,為官顯達,為人謙遜,剛正不阿,高風 節,飲譽華夏, 逝世後人民供奉其神靈,尊稱為丁公爺、丁府千歲,可是,  丁府八千歲  之名到底是從何而來 ?

  

    相傳,乾隆下江南時,曾要杭州知府試舉歷朝名臣賢士,知府跪奏:「吾主 聖明,良臣賢士諸多,明朝良臣太僕寺卿  丁啟濬  在杭州任官時,剛正廉明, 民如子斷案如神 ,民稱半神仙,可謂良臣。」

  

    乾隆皇帝命道其詳,知府又奏:「丁公因彈劾太監李實罪 行,被魏忠賢奸黨 陷害,棄官回鄉不久歸隱山林,昭雪後,欽賜『權宜行事』,出巡江 南,到處 為民除害造福,卒次刑部尚書,御賜祭葬蔭子,杭州百姓感念其豐功碩德,以 虔誠之心建造丁公祠奉祀。」

 

     乾隆聽後沉吟片刻,然後說道:「宰輔三公為九千歲,丁公乃八千歲也。」 從此就有 「丁府八千歲也。」從此就有「丁府八千歲」之稱稱。                                                                                                                                 

                                                  丁府八千歲神蹟

    丁府八千歲  成神之後,靈驗無比,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每一個鄉鎮的居民, 都前來恭請 神尊已震家宅,尤以德化縣、南安縣、晉江縣等最為普遍,而且弟 子也興建宮宇立廟祭 拜,香火鼎盛。

 

    相傳清道光年間〈十九世紀初中期〉,晉江縣丙洲村增發生大瘟疫,病死數 千人,丙 州村民就進入丁府八千歲的廟宇,祈求神明驅除瘟疫,神降駕靈指 示,必須禮迎三十六 進士來驅逐瘟神厲鬼,所謂三十六進士,是指唐代志清代 間的三十六進士的官威顯赫, 被民間奉為神明,村民依其指示,朔造三十六進 士的神像,齋戒建醮,建造王船,由道 士揮劍念動咒語,將瘟疫厲鬼趕出鄉 里,並請三十六進士押送下海,但這三十六進士的 神像放在船上時,被海風吹 落一尊,村民再將神像恭請上船,不久又被風吹落,連續三次。

 

    眾人祈求神靈扶鸞降駕,指示這是什麼原因,神駕就在沙灘上寫出:「丁府 八千歲要 留鄉保境安民。」村民就將  丁府八千歲  供奉在中國晉江縣丙洲村的 普庵宮裡,果然瘟疫 消滅,全境安全,從此  丁府八千歲  的神威傳遍鄰近鄉 里,眾人都來焚香點燭,祈求平安 ,使五穀豐收、漁船滿載。

 

   丁府八千歲  在台灣建宮,至二十世紀末年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為沿海一帶 村民所敬 仰,其中以雲林地區奉祀最為普遍,另外在屏東、高雄、宜蘭也有廟 宇,雖然這位神明 的在世事 , 與傳說和海沒有關係,但卻普遍受到沿海居民的 崇敬。

          五虎將的由來

    說到了「丁府八千歲」,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部將神─「五虎將」。明代開國 軍師 劉伯溫 在五行山夜觀星宿時,發現夜空中的 五虎將星宿 下降凡間,轉為 人形,其主要任務即 輔佐真命天子朱元璋打天下,成為大明皇帝。

 ap_F23_20100725101541640.jpg 

   傳說轉為人形的星宿包括黃虎星沐英,黑虎星胡大海,白虎星常遇春,青虎星 徐達, 紅虎星湯和祂們因輔佐朱元璋開國建立明代基業,功勳彪炳,堪為後世 所敬仰,因此被 玉皇上帝 敕封為天神;完成輔佐任務後,五虎將欲返還天 界,竟無法歸位,適逢 丁府八千歲奉旨「代天巡狩」,玉皇大帝 也因此欽賜 五虎將為駕前護法。

          

     五虎將有五虎皆喜之說,即象徵五虎臨門之意,其主要原因在於各人所持法器皆 有特殊涵義。

黃虎大神 沐英 所持法器為 主神丁府八千歲之硃砂筆,含一筆安天下之意 ,所持陣步具有「祈安值福」的功能

白虎大神 胡大海 所持法器為 旋風金光鎚 ,所持陣步具有「斬妖除魔」的功能

黑虎大神 常遇春 所持法器為 五雷魔鞭 ,所持陣步具有「驅煞押邪」的功能。

青虎大神 徐達 所持法器為 天星河銀斧 ,所持陣步具有「改運怯禍」的功能

宏輔大神 湯和 所持法器為 擎天流星劍 ,所持陣步具有「清掃穢氣」的功能。

 

     通常在五虎將陣尚有「虎差」,即俗稱的虎爺,手持五虎將之旗牌,專司令 與傳令 之職;並兼具偵察境域,也就是防哨的任務;五虎將 除專責任保駕主 神、司維護正道之 職外;並兼具清掃穢氣、斬妖除魔、驅煞押邪、改運怯禍及 獻福祈安等功能,是以博得 「神界五虎將凡塵、掃滅瘋魔與亂道」之讚譽,而 常以「勸善、導善、揚善」來教化眾 生,提倡信仰而不迷信、參與而不 迷思的丁府八千歲確實發揚了宗教淨化社會 風氣,強化社會教育的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