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正德堂.jpg 

                           台南 正德堂
                                                                 

    中國禪宗傑出的 六祖惠能大師(西元638——713年),祂是怎麼出家而開了大悟的呢?  現在簡要的介紹一下:惠能,俗姓,是廣東新洲人,父名行。 母親姓李,是唐朝貞觀十三年二月初八日子時誕生,祂降生的時刻,有一道亮光騰空而起,同時更有奇異香氣,遍滿房室。

 

     到了天亮的時候,突然有二個和尚來對祂的父親說:'你們家裡昨天晚上有沒有生一個小孩? 我們今天特地來為祂取一個名字,叫做惠能。 '盧父聽了感到奇怪,我家昨晚是生了一個兒子,這二個和尚怎麼會知道,他們為什麼要給祂取惠能這個名字,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就問道:和尚,你給我兒取名叫惠能,這是什麼意思。 答曰:'惠者以法惠施與一切眾生,能者將來長大能作佛事'

 

   這二個和尚講完後走了,無影無踪,也不知道到哪兒去了。 惠能 生來就不吃母奶,大家都很著急,到了晚上居然有一個人來,為祂灌了甘露,使 惠能 身體非常健康,精神飽滿、旺盛。 到了二十四歲的時候,不幸父親逝世,家境貧寒,惠能 就以砍柴謀生,奉養老母。

 

    有一天,在廣東南海路過一間旅店,忽然聽到有人在店裡誦念《金剛經》,惠能 善根成熟,智慧煥發,就把肩上所挑之柴,放了下來,靜心息慮至誠懇切的聽《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 豁然大悟說:'真想不到自性是本來清淨無染,真想不到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真想不到真如自性是人人本具的,真想不到自性本來不動不搖,真想不到自性能夠生出一切萬法 '祂深明我佛心宗,頓時感到身心安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就對這位念經客人說:'剛才你所念的經是什麼經? 是從那裡來的? '客人說:'這部《金剛經》我從 蘄州 黃梅縣 東禪寺 五祖弘忍大師 那裡得來的'。 惠能 聽了非常高興,就把柴賣了,準備了安家養母的糧食,匆匆忙忙來到黃梅 弘忍大師 的 東禪寺。

 

    很巧 五祖 正在法堂裡升座說法,惠能 上前參禮。 五祖 看到這個樵夫來得奇怪,就問道:'那裡來? '答曰:'嶺南來。 '五祖 更厲聲的說:'南蠻獦獠也來聞佛法。 '惠能說:'和尚,人有南北,難道佛性還有南北麼? '五祖 吃了一驚,知道這個佛門法器,乘願再來,就不與多講,以免被別人妒忌,反而不妙。 當時就叫祂去米房裡做舂米工作,惠能 在米房舂米,因祂身材生得瘦小,當祂舂米踏石時候,重量不夠,所以腰間掛了一塊石頭,大家都叫祂為盧行者雖天天舂米,可是時時刻刻在迴光返照,靜慮修禪,內絕妄念,外息諸緣,用功修行。



   盧行者經過一段很長時間,功夫就一天天的深造進步。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小沙彌走到了米房來,口裡念著一首偈子:'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意思是說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棵菩提道樹一樣,可以作為修行的基礎。 我們這一念心,就像光明燦爛的明鏡台一樣,圓光普照一切萬法。 我們要想複本心源,得到究竟的清淨,使這個菩提道樹,日趨莊嚴高大,那就要勤勤懇懇,時時刻刻的修行用功,把這個明鏡台拂拭得乾乾淨淨,清清楚楚,不要使許多無明煩惱的粗塵細垢把菩提樹和明鏡台染得污濁。

 

    行者一聽,知道這是佛法的道理,祂認為這四句話,道理雖然說得很好,只是漸次法門,還是著於有修有證的執相染修,不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清淨妙修,修即無修的道理;而神秀首座是根據達摩的《楞伽心要,所謂自性本淨和漸悟漸修的原則。

 

   惠能當時就問小沙彌說:'剛才你所念的四句偈子是什麼人作的? '小沙彌說:'哈哈:盧行者,你一天到晚在舂米,外面的大事情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的弘忍和尚要傳付法印,退居讓位,要全寺大眾每人都做一首偈子,誰作得好、作得對,這個正法眼藏和衣缽就付給誰。 我們寺裡有一個學問淵博,佛法精通的神秀首座和尚,他一定作得好,所以我們大家都不敢作,就是作也比不上神秀首座,我現在念的這四句偈,就是他所作的。 全寺大眾異口同聲,都說這四句作得實在太好了,大家都把它背熟,記在心中,作為我們修行的指導思想。 '惠能聽了以後,就嘆了一聲氣說:'小師傅我也有四句話,就是我不識字,不會寫,怎麼辦呢? '小沙彌說:'哈哈! 你在米房舂米,也想作一首偈子麼? 好麼! 如果真的會做,我可以代筆書寫。 ' 惠能 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意是佛果菩提無形無相,本來沒有一法可得,那有什麼菩提樹。 智光明徹,空無所有,本來就是非色非聲,那有什麼明鏡台。 法身清淨,猶若虛空,本來無有一物。 既是不生不滅,無修無證,那裡還有什麼煩惱可斷,塵埃可惹! 這真是'踏破虛空無一事,涅槃生死絕安排。 '圓桃桃,赤灑灑,寸絲不掛,一塵不染

   到這裡翻過身來,真所謂三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十方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 盧行者,深明般若真,悟徹一心本源,所以寫出這樣一首遠塵離垢,絕相超宗的偈子。 與 神秀首座那首偈子來一對比,自然可同日而語。

大意是佛果菩提無形無相,本來沒有一法可得,那有什麼菩提樹。 智光明徹,空無所有,本來就是非色非聲,那有什麼明鏡台。 法身清淨,猶若虛空,本來無有一物。 既是不生不滅,無修無證,那裡還有什麼煩惱可斷,塵埃可惹! 這真是'踏破虛空無一事,涅槃生死絕安排。 '圓桃桃,赤灑灑,寸絲不掛,一塵不染

     到這裡翻過身來,真所謂三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十方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 盧行者,深明般若真,悟徹一心本源,所以寫出這樣一首遠塵離垢,絕相超宗的偈子。 與 神秀首座那首偈子來一對比,自然可同日而語。

 

   但 神秀大師 的偈子,是有修有證,依次深入,而 惠能大師 的偈子,是無修無證,各有不同的側重,都是對機施教,應病開方。 古人說:理雖頓悟,事須漸修,千萬不可偏執一邊,或泥於事相,或落於虛無。 神秀 的見解,就像古人說的'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法未為真'。 而 惠能大師 的觀點,也正是'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剎土現全身'。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要謹記 蓮池大師所開示的:執事而迷理,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廢事,反受落空之禍。 當然像六祖大師是一個頓悟頓證之人,才可行過量之事。 像我們凡夫初發心的人,一定要事理雙融,解行並進,這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老老實實參修,自然會有寒灰爆豆時,正如 圓瑛大師 說的那樣'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洞徹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小沙彌把 惠能大師 這四句偈子與 神秀大師 的四句倡子,統統都寫在牆壁之上。 這個消息傳遍全寺,引起震動,傳到 五祖 那裡, 弘忍大師 聽了以後,對於 惠能 所做的偈子非常讚賞,祂就親身拿一根手杖,跑到米房去看。 惠能 此時正在米房舂米,五祖 就借事顯理,暗通消息,問曰:'米熟否? '惠能說:'米熟久矣,欠篩在'。 大意是說我禪定功夫早已成熟,透徹玄關,只是沒有得到你 五祖老人 的證明。 五祖 聽了以後,就將手杖向米袋上敲了三記。 轉過身來又把牆上 惠能 寫的四句偈子,用鞋底把它擦去,以免發生對 惠能 不利的事。

 

    惠能 機緣成熟,特別對 五祖 三敲米袋用意所在,心領神會,就是要祂今夜三更前來相見。 惠能 得到 弘忍大師 的暗示,心裡非常歡喜。 到了半夜三更,惠能就恭敬虔誠地走到 五祖 的臥室來,只見房門半掩,就推門進去,一見 五祖 就跪了下來,弘忍大師 就為 惠能 開示說法,機教相當,心心相印,又將正法眼藏和祖傳的衣缽傳給 惠能,稱為 東土第六代祖師;並指示 惠能 立即離寺,以免發生不測。 五祖 就連夜親送六祖到九江,在 六祖 和 五祖 告別時說 '迷時靠師度,悟時要自度' 二句話說得多麼正確呀! 我們應該要銘刻在心,大有受用。

   五祖回寺後,過了三日,才普告全寺大眾說,我的正法已經南傳了。 在座大眾都莫名其妙,可是寺內有位上座和尚名叫慧明,對五祖的正法眼藏,特別是佛的衣缽,非常寶貴,被 盧行者得去,心裡感到惱怒,馬上飛奔追趕。 六祖惠能大師在路上回頭一看後面有人追趕,就將衣缽放在路旁草堆裡面,坐在路口不走。 慧明首座來到六祖面前,眼睛看到草中衣缽,就用全身之力雙手去拿衣缽,可是衣缽動也不動。 慧明心裡就害怕起來,大聲疾叫,盧行者,盧行者,六祖就問:'慧明首座,你是為衣缽來? 還是為法來?

 

    慧明想了一想不好意思只好說:'我是為法來。 '六祖說:'你既是為法而來,坐下,坐下。 '六祖就開示說'不思善,不思惡,這時,如何是你慧上座的本來面目? 快說,快說'。 正在這個時候,慧明上座迴光返照,忽然省悟過來,體會到自己一念未動以前的本來面目,就回答說:'大師,除此密言密意之外,還有密否? '六祖 說:'與你說者就不是密,密就在你邊。 '慧明言下大悟,當下禮拜惠能為師。 六祖說:'我與你二人,同拜 黃梅 五祖弘忍大師 為師吧! 後來 惠能大師 與 慧明上座,大家各自教化一方,接引後學。 從此以後禪宗大振。
 

    唐儀鳳元年 惠能大師 就到了南海法性寺去參拜 印宗法師 當天夜裡在大殿裡聽到二個和尚因為看到佛前 所掛的長幡,被風吹動了,就爭論起來,一個和尚說是風動,一個和尚說不是風動是幡動,彼此爭吵不休。

    惠能大師就說,你們不要爭吵,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二人的心在那裡動。 我們大家迴光返照看,到底是什麼在那裡動。 當時 印宗法師 在旁邊聽到 六祖的話,感到驚奇,認為一定是位大德高賢,就請惠能大師 為大家開示佛法要義。

   六祖 就把 五祖 傳給祂的衣缽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禮拜,令眾生廣種福田。 不久印宗法師 又為 惠能大師 正式舉行剃度儀式。 又請 智光律師,在法性寺臨壇傳授比丘滿分戒法,授以具足大戒。

   這個戒壇本來是劉宋時一位拔摩尊者所造的。 在戒台那裡寫有一篇記文說:'後來當有肉身菩薩來此受戒。 '另外,又有梁朝時代的 真諦法師 曾在這個戒壇旁邊,親手種植了一棵菩提樹。 在樹旁立了一個碑記說:'一百二十年以後,有一位大士菩薩,坐在此樹之下,說無上道法。 '今天 惠能大師 來到這裡,就是驗證其事。  

   第二年,六祖 又到曹溪寶林寺,弘揚聖教,大闡宗風,並宣布從此以後傳法,只傳法印,不傳衣缽,以免為了爭奪佛的衣缽,發生不必要的糾葛。 在惠能門下的得法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有 南嶽 懷讓禪師 與 青原 行思禪師 兩位大德高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富 的頭像
    ㄚ富

    中威壇顯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