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廟 風神爺.jpg

                  臺南 風神廟  風神爺

  風伯之職,就是「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 風是氣候的主要因素,事關濟時育物。風俗通義  的《祀典》稱,風伯「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唐以後,因風伯的主要職能是配合 雷神 、雨神幫助萬物生長,所以受到歷代君主的虔誠祭祀。 然而風伯也常以颶風過境毀壞屋舍傷害人命,形成 自然災害 ,因此被視為凶神。 民間 傳說中常以女性形像出現的風神“封姨”,就主要體現了風對植物生長的危害。 南子 ·本經訓》高誘注中提到羿將狂暴傷害人民的風伯捆綁在青邱之澤為民除害的故事。

 

  古時候相傳 風神 持有一隻蘊藏大風的寶貝葫蘆,內藏有大氣,放出時即為風,而風的強弱,可由神自由控制。因風神可自由控制風勢的強弱,所以古時候的航海家或海上漁家、貿易商都虔誠祭祀,以求一帆風順、海上平安。另外有一說,則稱風神是日八里宿中擁百興風能力的箕星,擁盲興風的能力,而箕星是好風,也就是能適時送風,造福萬物,百功於人的神。箕星適時送風,有功於人,因此人們誠心崇拜。

     

  風神亦稱風伯風師,其信仰起源甚早。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 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周禮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春秋戰國以後,風神信仰逐漸統一,中原一帶信仰的風神為星宿,南方一帶信仰的風神則為鳥形或帶有羽翼的飛廉。 應昭《風俗通義祀典》謹按《周禮》雲:以楠燎祀風師。 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 《易巽》為長女也,長者伯,故日風伯。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戌之神為風伯,故以丙戌日祀於西北,火勝金為木相也。 又蔡邕《獨斷》曰:風伯神,箕星也。 其像在天,能興風。

  據「周禮」記載,風伯、雨師早在周朝就已經為人所祀了。唐天寶年間,再增加雷師於雨師之後,並且各依時節分別拜祀。明洪武初年,又加了雲師,一起合祭於太歲月將壇。清順治時,將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只於一壇,制定每年的春秋仲月祀祭。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更行文全國各地,命文武百官各按品級,分列東西兩班,由主祭官帶領行禮拜祭,可見風神的信仰在官府與民間心目中是佔有崇高的地位的。

y1pNck8be_S6677OyyF6UmXR0CM-aYVjuyOk0OzKw44Vdf6XRnvYp5NyqZC8t_hhcxbE5O34xadtzw.jpg

  臺南 風神廟,位於當年南河港右安瀾橋邊,主祀風神爺,清乾隆四年(西元1739年)由台灣巡道鄂善奏請建廟,為海上航行與貿易者崇祀,護佑台海往來船隻安全。當時的規模是前為頭門,內建正屋三楹做為官廳,廳後供奉風神牌位。後殿再奉大士。清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知府蔣允熹第一次重修,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知府蔣元樞有感於渡頭是府城出入門戶,於是再次重修風神廟,並在廟前建接官亭,並於東側建立公館,前面立石坊。當時,出了大西門就是格局宏偉的風神廟,位居往來台、廈的要津;其本身性質是台灣罕見,被譽為清代八大廟宇之一。

風神廟 2.jpg

 

風神廟 4.jpg

 

風神廟 1.jpg

台南四協境開隆宮風神民俗文化區阿尉.jpg

                        台南 四協境 開隆宮 風神爺

 

 

資料出處 : 臺灣大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