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 東勢鎮 興隆里 ,有一座(七星娘娘廟) ,廟內供奉的不是神像或令旗 ,而是七個古代(犁頭), 成為全台廟宇中,相當罕見又奇特的 神明供奉方式 ,其供奉原由已不可考, 但地方信眾虔誠膜拜之心 ,代代相傳 。
這座 七星娘娘廟 又稱(七星娘媽) ,位於台三線道路 ,東勢鎮往卓蘭鎮 路邊 ,為何廟中會供奉七個(犁頭) ,代表 七星娘媽,興隆里居民也不知原由 ,只知相傳是地方先民,開庄之初當地位於大甲溪畔,經常遭暴漲溪水造成溪畔坍方,田園 . 住宅流失 ,且庄中居民也相當不平安,所飼養的六畜畜牲口 很不順利 。
因此 , 庄中地方人士提議 ,供奉 七星娘媽 祈求庇護 ,此後 ,庄中 居民平安,六畜興旺 ,居民膜拜有加,也有居民說: 犁頭有(犁頭煞) ,為了鎮煞而供奉七個犁頭 ,果然溪畔不再遭水患 。
最早 ,七星娘媽廟是供奉在 大甲溪畔的田寮中 ,後來田寮倒塌, 而遷移里內的 三山國王廟 供奉 ,直到 三山國王廟 另建新廟 ,地方人士見舊廟的拜亭 ,仍然非常完整, 而將 七座犁頭 留在拜亭至今,在地居民除了初一.十五 ,會前往膜拜外 ,每年七夕其聖誕 (七娘媽生)更為熱鬧 ,由其家中有小孩者,當天都會到廟裡求平安符佩戴 ,至今庄民眾仍然沿襲這項習俗 。
全台供奉 七星娘媽 的廟宇不多 ,而以七個犁頭代表 七星娘媽 的則是全台首見, 閩南人一向重視 (七星娘媽生) ,在每年七夕當天, 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油飯 . 雞酒 . 胭脂 . 水粉 . 七娘媽金 ,在自家門口膜拜,其中油飯一定要擺設七碗, 以示敬奉 七星娘媽中的七姐妹 ,所燒的金紙是 七娘媽金 ,與一般金紙不同 。
另外家中有小孩的居民 ,也是在七夕這天拜(床公婆) ,顯然閩南人相當重視 (七娘媽生),但全台供奉 七星娘媽 的廟宇倒是少見 。
早期中國民間所信仰的神明當中,通常由古代先賢 ,所升格為神者屬於(人格神) ,都有其神像,而崇拜自然界的日 . 月 . 星辰.等屬於(自然神)則無其神像 。
資料出處 : 台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