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塭 嘉應廟 遊天王
在台灣西南沿海部落中,供奉 瘟王爺 相當普遍,但皆以遊海客王為主,王船亦然。 新塭嘉應廟是西部沿海眾廟宇中,唯一同時供奉有 遊海及遊山客王 之廟宇。在建醮法事圓滿後恭送客王亦備有 遊海王船及遊山王船,遊山王船,遊海王船揚帆海上,遊山王船溯溪面上。在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山海齊會於新塭客王爺窟,山海王船靠岸下錨,由嘉應廟神衹及各地分壇神明恭迎入 新塭 嘉應廟 做客。
新塭 嘉應廟 遊天王
百餘年前先民以補撈為業,生活貧困。為求生活,更有先民離鄉背景,至山區焦吧年(今之玉井鄉)挑樟腦為生,斯時交通不便,前往該地須經數日徒行方能至。山中無歲月,年復一年,離鄉遊子其心境可想而知。據傳聞有一年本庄至焦吧年挑樟腦之先民數人,受瘴氣所侵,時寒時熱痛苦萬分,情況危及,在迷惘中眾人皆得一夢,在迷霧中見一王船沿溪上行,飄飄然似有翼而飛,由遠而近,由小而大,華麗莊嚴,拋錠靠墊,霧氣更重,頓時王船沒入大霧中,眾人皆愣,雲消霧散後,眾人皆見一身材魁梧,頂戴金冠,手執金鞭,座騎黃虎者飄飄然來,道日:吾乃遊巡山神游天王是也,遊巡至此見汝等瘴氣所苦,今吾助汝等一臂之力,以脫苦海。語畢金鞭拂空霞光萬丈,狀似金龍飛天,鏗然響徹雲霄,急風濤濤,煞時間眾人皆感一股熱流從頂而入,全身汗流浹背,通體舒暢。次日晨光乍現,眾人皆無藥而癒,各敘其夢皆同。返鄉後,先民感念 游天王 救命之恩,將其事敘說於耆老知曉,幾經商議,感念 游天王 佑民功澤,遂雕塑金身入廟奉祀,此為 遊山客王 之緣由。
又一傳聞,嘉應廟前有一大榕樹,游天王 巡視本庄,為恐座騎黃虎誤傷民丁,必將黃虎綁於大榕樹下。而後坐四轎出巡,後因大榕樹被日人砍伐,黃虎無樹可綁,才將黃虎帶入八座內巡庄迄今(西元2003年)。年前經 游天王 降駕指示,重新栽榕樹一株於廟前,日後 游天王 又能坐其四轎巡庄發揮神威以佑庄民。
重踏先民故址,尋訪聖蹟,記取民國88年間曾與前主任委員黃海樹先生入玉井「搭吧年」尋訪 游天王 聖蹟,經由玉井入南橫,沿甲仙,荖濃,寶來,高中,桃源,勤和,樟山至梅山口,遍訪其中廟宇皆無所得,又因時已過午,霧氣漸濃,只好轉返荖濃,六龜。途中有一小山神廟內供一似騎虎石雕像,詢問當地居民此廟緣由,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在六龜詢問當地長者有關挑樟腦一事,證實當地曾是挑樟腦之大本營。
游天王
(小林雕刻社)
新塭 嘉應廟 自建廟以來,每年都舉行衝水路迎客王儀式,各大媒體都大幅報導,熱鬧情況不亞於媽祖聖誕,然而 尹王爺 每年都有聖誕慶典,唯獨 游天王 無此聖誕慶典,於是在民國八十九年(庚辰年)農曆三月初,開基南鯤鯓正三王爺,尹府千歲,游天王 起駕交代建醮事宜後,請示 游天王 聖誕千秋日,當時經 游天王 起駕確定為農曆四月二十七日,因此,本廟委員遵照 游天王 指示,從此決定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七日為 游天王 聖誕日。
摘自 新塭嘉應廟全球資訊網
另傳 新塭 嘉應廟 在農曆三月二十七日恭迎 代天巡狩 客王爺後,隔日既是農曆三月二十八日 尹府千歲 聖誕千秋,尹王爺 威靈顯赫,麾下鐵甲神兵驍勇善戰,代代相傳神蹟更是神威顯赫,據傳聞魍港青峰闕荷蘭蕃-陰兵作亂,傷畜擾民雞犬不寧,恐有近犯新塭地區之慮居民恭請 尹王爺 收妖服魔,荷蘭陰兵皆在 尹王爺 的朱砂金筆下一一被收服,二次大戰期間居民到處躲空襲, 尹王爺 更是神威顯露邀約 北港 朝天宮 糖郊媽 到 新塭 協助保護人丁。
尹王爺 傳聞乃天庭龍天護法,領玉旨降下凡塵遊巡四大部州。臨凡 玉皇大帝 御前領妙元朱砂金筆以解蒼生困阨, 女媧娘娘 再贈混元七彩寶石以鎮邪魔,龍天護法領玉旨右執妙元朱砂金筆左握混元七彩寶石,頓化一陣祥光穿梭雲間降臨東勝神洲之東南方,今之臺灣島嶼。臺灣島嶼之西南方有一倒風內海,今之好美新塭一帶皆是。斯時居民以捕撈為業,濱海汕頂常是漁民撈魚苗駐足之處,晴天萬里風和日麗,本庄有一蘇姓漁民尤如往昔依舊在海濱勤撈捕魚苗以為生計,涼風徐徐海波陣湧,不知何時飄來一塊樟木樹頭,擋住撈漁苗的去處,漁民見狀將其木樹頭抱往汕頂上放置再行捕撈。說也奇怪不知何時其樟木樹頭無足自行的入海再次被撈。漁民暗思心想此木必有蹊蹺便自言道:「木若有靈佑我魚撈豐盛再行攜帶返庄」果然心想事成,很快魚苗就滿載而歸。日復一日漁民皆以此話而得滿載漁苗而歸,越數月後!有一天漁民將捕撈滿載魚苗想挑返庄,不料漁苗籠的繩索總是套不牢而滑落,漁民才無奈的將樟木樹頭挑返庄,行到嘉應宮前此木有如千斤萬石之重未能再行,漁民將此木放置廟旁,是夜此樟木似有祥光閃亮遍佈宮前,里人甚感驚訝!幾經問神扶乩得知,此樟木頭為神靈所沾日後代天宣道,保佑鄉里,經祈神擇日雕塑金身入廟奉祀。又因有求必允在光緒年間里人稱「允王爺」。民國後改稱尹王爺。
蔡榮欽 恭述